转眼间,本科就过去了一半了。而仔细回想这飞逝的两年时光,我仿佛是从大一新生穿越到了现在一样,什么也没有留下。这实在是非常遗憾的。在上大学以前,我自我感受无论是文化课学习还是OI的时间,无论是成功与否,都是相当充实、有血有肉的;而现在简直是当了两年的行尸走肉,这实在是与我对THU生活的想象相去甚远。我中间其实很多次想要提笔记录一下一些吐槽和教训,但由于懒等各种原因并没有真的去写;而现在,我的生活似乎正在发生着一些本质上的变化,这也让我下定决心:到了该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的关键时间点了。
游戏
我这两年内玩了9个游戏,加起来2000多小时。大一上玩的空洞骑士,期中考试后面开始蔚蓝;寒假里通关了Farewell,同时被snz安利了暗黑地牢。大一下主要是暗黑地牢+空洞骑士随机,后面开始玩蔚蓝mod,清明节的时候开始玩雀魂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期末考试完玩了ori2,暑假里主要是雀魂和蔚蓝mod,大二上也差不多,大二下是先玩的盗版Turing Complete,后来入了正。最近买了dd2和ori1。当然,雀魂和以撒是从开始玩以后就戒不掉了的游戏。虽然我现在仍然会评价这9个游戏全都是值得一玩的上乘佳作(可能雀魂除外),但平均一天3小时的游戏时间实在是过多了。我也知道这么下去不行,可我之前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;也不知道是为什么,今年劳动节超长假期的时候忽然就对电影产生了兴趣,从那时候开始就逐渐对游戏减少了兴趣,具体原因我也说不出来。但经典的电影就那么多,我看了30部左右之后就没得看了,只能等等Oppenheimer了;现在又更莫名其妙地对《魔法少女小圆》极度着迷,不知道会不会发展成看番的爱好。
要我说的话,自觉地少玩游戏是基本不可能的,而不打游戏是这辈子都不可能的。没事干的时间会自然而然地被游戏填满,而上大学以来无聊的时间大大增加,也只能这样了。关键是要给自己找一个可以长期坚持努力去做的事情,并且兴趣至少不低于游戏,这才有可能摆脱游戏。而这样的事情为何一直没有出现呢?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了。
学业:官方
要我说的话,数学专业课实在是相当简单的,基本都是不用花很多努力,就按部就班做做作业,考前也不怎么复习,就自然而然4.0甚至偶尔A+了。(对大一的我来说,这算是出乎意料的:毕竟有很多人都说数学专业很难,而且我上大学之前也完全没有过读数学专业的打算;我曾经以为THU应该都是高手啊,为什么感觉这些人还没高中同学强呢?)
但体育课就难得离谱,到了我难以接受的程度了。此处按下不表。
老师们讲课水平也很低,只会照本宣科(个别老师除外)。书上写了什么定义、有哪些定理、怎么证明,他们就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念过去,让人昏昏欲睡,半点兴趣都没有,我课上基本全都在玩手机。虽然如此,我每节课还都是会去上的,目的主要在于了解老师讲了哪些内容,我会自己看书学习;当然,还有个目的是第一时间知道作业。在我看来,这种授课方法就相当于把新华字典一页一页地念过去,如果你全听进去了肯定能学会汉语,但实际效果如何可想而知。数学教科书与字典是差不多的,尤其是其中的证明;主要是需要时起到一个查阅的作用,而不是当小说一样看的。我认为,真正重要的是能把学科知识点更直观、易理解地展现出来(就像YouTube上的那些数学频道一样),或者讲透证明中的关键思路、常用技巧等(典型例子:Arzelà–Ascoli theorem中的对角线论证手段),这才是一门课学完之后真正能留给学生的东西。
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;关键是从入学到现在,整整两年了,学校对我除了修满培养计划上的学分之外,没有给出任何的要求;书院表面上貌似关心我们的发展,大一大二都有配导师,还年年搞什么“从游节”,还经常在通知群里给学术报告啊,讲座啊,seminar啊,甚至暑研之类的介绍;实际上,它没有做任何有用的事。感兴趣的导师其实压根就选不中,我大二选的时候甚至所有四个志愿全部落空;最后钦点的导师研究的东西我半点兴趣也没有(这其实还好,因为所谓“导师”不过就是关心一下你的课内学习而已,甚至都无法给出进一步自学的帮助,更没有带人做科研这种),他们也无法对我出国的计划提供有效的信息或帮助。至于“从游节”和通知群里的那些学术内容,就更加的离谱了:别说信计了,甚至连数学都没有,全都是物化生的!
这样没有要求也没有帮助的结果就是,我完全不知道我大学这四年需要做什么,平常的生活里除了完成培养计划里的学习任务之外,基本就只能沉湎于游戏中了。当然,我课外还是看了不少书的,还是有不少的收获的,但和文化课或搞OI时的充实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。自己漫无目的地乱看书,也不知道什么有用什么没用,也很难坚持下去;只能靠游戏带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满足感来弥补了。
学业:私人
不仅学校与书院对我的发展难以提供帮助,我在致理数学这两年的体验就是,同学们也无法帮助我规划未来。我与同班同学的共同语言实在是太少了,他们无论是课外兴趣还是未来目标都与我有很大的差别,这让我和他们除了专业课之外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。就算是想要往计算机方面发展的那些同学,在我看来他们在这方面简直和白痴一样(个别人除外),很难交流。就算是那些个别人,也都更喜欢AI这种热门的方向。我之前还以为同样是计算机,不同的方向应该差别不大,可以互相理解吧?结果经过这学期的课程组队,我发现我对AI方面真的是毫无了解,也完全没法跟上他们,想必在他们看来我也和白痴一样吧?相比之下,我与信计班同学的共同语言就要多得多:我们都有OIer的经历,都对计算机充满兴趣,也都要学习数学专业课,甚至课外兴趣都差不多(虽然我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)。我喜欢玩的空洞骑士,蔚蓝,ori这些单机游戏就有很多信计同学也喜欢,我的同班同学中却只有一个人喜欢这些。
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,只有CS方面网络上有着丰富的信息。我曾经觉得这件事理所当然,知道什么东西就写一篇博客,或者去网站上解答别人的疑难,这难道不是一个人该做的吗?结果现在才发现,只有高中时的OIer、后来的CS人才是这样的。我其实对数学非常感兴趣,并且也自认为有足够的能力,可是怎么开始一段数学研究呢,又怎么申请数学PHD呢?这我在网上获取不到一丁点信息,仅有的信息只是在劝退你。我在互联网上是一个特别活跃外向的人,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度的社恐。我本以为数学和CS一样是在虚拟世界中就能完成的演绎科学,可以摆脱现实的纷扰;可实际体验之后,感受是数学不在现实中与人接触的话,完全就是闭门造车,是死路一条。国外还勉强有一点数学网站,而国内是真的一片真空(或者是我没能找到),这当然离不开中共独裁下万马齐喑的网络审查的“功劳”,可数学圈子就难道没有一点问题吗?
而CS就完全不同了。OI时就有着洛谷或者OI wiki这样的网站,而THU里各种CS课程(指我接触过的所有)也会把资料放到GitBook式的网站上,就算不选课也能自学;THU Services这种本应面向全校的网站,其内容也极度偏重CS;各种留学的资料,从一亩三分地,到THU树洞,再到我身边认识的同学,基本也只有CS方向。这学期我也去听了一些留学的讲座,还是只有CS的申请。作为一个有着坚定的留学目标的人,我就只能选择这一条路了。
GFW可能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。仅就我接触的而言,CS的老师上课时似乎默认大家都会用Google,都能正常访问GitHub,其中很多老师都用的gmail邮箱;在我认识的同班同学与信计班的同学中,数学的基本都很少科学上网(个别人除外),甚至完全不会,偏偏那个别人还都是喜欢CS的;而信计班的基本都习惯了使用墙外平台获取资料,再怎么说也至少会熟练地翻墙。墙内墙外,平常接触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,甚至会形成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世界观,自然就很难沟通了。
个人生活
虽说THU基本所有人都会骑自行车,其实走路是完全可以在清华生存下来的;我一个不会骑车的就正常生活了两年,也没碰到过什么麻烦。话虽如此,大三上我选了两门上课地点天南海北,却又时间上相邻的课,这可就被逼无奈要学骑车了。这个暑假我就在一直学骑车。
众所周知,THU有很多食堂,但只要会去一个食堂的一个窗口就不至于饿死了。初中时的我就是这样的,除了面与自选(后来九年级的时候还吃粉丝)没吃过别的;大一的我也基本如此,毕竟宿舍离清芬太近,离别的食堂都太远,就只吃过清芬。(我毕竟是网上活泼现实社恐的人,虽然食堂非必要不换,外卖还是五花八门点了很多的。)从大二上我开始做出改变,尝试了紫荆和桃李;特别是后来疫情放开那段时间大家都回家了,清芬开的窗口太少,菜品质量太差,我被逼无奈开始顿顿紫荆。这学期我清芬紫荆桃李都吃的很多了,还尝试了几次观畴园。
大一我都没生过病,我还以为我体质变好了呢!结果大二上学期就发了一次烧(这次发烧救大命了,由于发烧早在十月份我就屯了布洛芬),疫情放开之后更是烧了4次。我还是那个熟悉的动不动就生病的我啊。
前面骂了学校也骂了专业还骂了游戏,但最该骂的还是我自己啊。snz在大二上的时候都发paper了,那时候我还完全没有产生要科研才能发paper才能留学的概念呢!早就该对自己的未来更上心一点的,我大二寒假里才开始知道要准备语言考试(虽然等到劳动节以后对游戏减少兴趣之后才真的开始备考托福),要准备科研(虽然大二下的尝试非常失败),诸如此类,已经很落后了。并且我还是数学专业的,对计算机再感兴趣也是业余的,需要比别人多学不少东西才能赶上别人的进度。以后恐怕要吃不少苦,才能圆梦美国留学啊!
对了,还有体育。大二体育想及格是很难的,千万要加以重视;我大二上学期就挂科了,虽然我当时再三询问老师会不会给我挂,老师也做出了肯定不会挂的答复,可最后还是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。大二体育的阳光锻炼(白送的)只有10分了,专项是50。其他两个项目一个20分,要么拿零分(引体向上)要么就个位数(其余的)。我当时专项是完全没学会,因此老师再怎么捞,我再怎么记PF,全都没用了。还是推荐尽量选一个专项好拿分的课,比如游泳。
军训?大二的军训轻松得很,一共就13天,平均每天3小时吧?而且时间非常人性化,可以说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能安排得仿佛军训不存在一样。我训到后来还发烧了,被迫摆烂。绩点什么的无所谓了,当你躺在床上发高烧,脑子像要炸一样,肚子里极度恶心想吐的时候,你也会不在乎请假影响绩点的。
2023-08-18 UPD:大二暑假
我从高考开始的几个假期都过得非常划水了:能记起来的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应该就高考后暑假看了个《魔戒》原文版;从大一暑假开始恢复了折纸的爱好。但大二的暑假就完全不一样了,自我感觉过的还是非常充实的,甚至感觉是人生里第一次过这样的假期。
由于假期内想做的事情太多,我用一个随机化的程序决定每天做什么事情:包括打游戏、联系老师科研、准备托福、准备日本旅游、折纸等等。坚持了快一个月,如我所料坚持不下去了;但放弃遵循随机计划的理由是出乎我意料的:我对打游戏越来越没兴趣了(雀魂除外)。
关于托福,其实不是暑假里才开始准备的;我从五月中旬开始断断续续准备了3个月吧,但其实考前的两周才开始用较多的时间;总共做了8套阅读,8套听力,5篇学术写作,6篇综合写作,8套口语(外加4篇独立口语)。我口语算是很弱的,刚开始练习时还只会说小学句式(毕竟从来没学过),特别是独立口语完全不知道说什么,经常卡壳;上了3次课后我总算能比较连贯地说完了,但水平仍然一般般。xyx建议说9月份以后再考,snz也是这么做的;可是更改考试日期要花足足620块钱,实在是太贵了,最后我遵循snz的建议仍然是8月15日考试。snz一直说考场会有干扰,我倒没怎么感觉到干扰;最后阅读30,听力29(不能回到上一题太可恶了,我第一次做对时间没概念,conversation第一题犹豫了很久,最后乱选一个去下一题了,然后马上就想通了该选什么,可没有后悔药吃了),口语21,写作24(我好菜啊)。
正如前文所说,八月份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对《魔法少女小圆》产生了兴趣。我甚至为了魔圆开了B站一个月大会员,还爱屋及乌地把被喷成筛子了的外传《魔法纪录》给全看了;官方的漫画《魔兽篇》也看了。这部动画真的对我影响巨大,我半个月都沉浸在它的世界中难以自拔,B站知乎相关内容看了个遍,OP,ED,BGM甚至角色歌全加进歌单里,单曲循环几十遍;TV版每集都看过至少3遍,前两部剧场版也都看过了,《叛逆的物语》也看了至少3遍(这部电影信息量巨大,第一遍看是什么都看不懂的;很多场面必须反复看,然后再开弹幕看,再配合B站/知乎的解说看,才能看懂)。但魔圆似乎不能转化为看番的爱好,毕竟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电视动画了(如同维基百科所言;相对地,我暑假前军训期间看的《千与千寻》是世界上最好的动画电影)。我当初是对百合莫名其妙产生了兴趣才来看的魔圆,结果真的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,看完这个再去看《摇曳百合》什么的就觉得索然无味,完全看不下去;然后我又按照ChatGPT推荐的去看了《命运石之门》,结果第一集就用画风把我劝退了。最后我打算根据和看电影一样,根据评分高低找番看,结果居然发现我早就听说过的《3月的狮子》评分比魔圆还高(包括bangumi.tv和b站的评分)。再加上我对将棋从初中开始就有所了解,也挺感兴趣,于是就入坑了。
还有准备日本旅游,这个的工作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。我其实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,也是5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护照签证。那时候还只能自由行,因此一切都要我自己想办法;但也有好处,去的都是我想去的地方,节奏也是我自己掌握。我从对日本一无所知,到办好护照和签证,想好要去哪些地方,每个地方去哪些景点,按什么顺序去,中间用什么路线连接,需要坐哪些交通工具,在什么时刻坐,怎么坐,买什么票,需要预约什么景点/交通工具,买什么机票,住什么酒店,饭店怎么选,行李怎么办,网络怎么办,怎么付款,语言障碍怎么克服,地图和导航怎么用。等这些都准备得差不多了,机票酒店都订好了,忽然就开放跟团旅游了,再后悔也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