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这几天上文化课简直和蹲监狱一模一样,整天就光盯着钟等放学了。躺床上发呆都比上那些该死的东西有意义。很好奇等我看完了语文课本之后该干什么。
一个很棒的消遣是在脑海里哼各种歌。虽然我在平常训练时也经常这么做,但那些都是背景音乐,我可以自由切歌和暂停,不仅不会干扰我思考,还给了我很多次灵感。完全没有知乎上面对“耳虫”的评价那么可怕。然而由于移到了前台,并且(按照snz说的)听文化课其实并不需要动脑子,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歌词上。这才忽然发现,很多陈鸿宇的歌,我听过也哼过无数次,却完全不懂歌词都在讲些什么东西。
用我经常听的一些歌举个例子:同样是写“故乡”,都是借景抒情,李健写“在那遥远地方灯火依然昏黄 / 却无数次照亮我的梦乡”,赵雷写“推开那扇锁了很久的门 / 房子里已无等待的人”,赵照写“远方的云朵轻盈但有重量”,崔开潮写“夕阳中的小木椅 / 在院子中掉了漆”,许巍写“天边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 / 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”,朴树写“阳光洒在杨树上 / 风吹来 / 闪银光”,丢火车写“我穿过卡尔加里路 / 擦身而过陌生红叶”,无论是否有诗意或韵律,都是大白话;石文涛写的“旧巢客雁 / 迁来一手新茧”是什么东西?宋词还是字谜?输入法都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打,构不成现代汉语中的词组。
想起知乎上面的这个问题,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。
这里说的“一些歌词”都是陈鸿宇的歌。主要指唐映枫写的那些。解读都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结果,非常可能不是词作者的本意。
从《浓烟下的诗歌电台》写起。未完待续。
《途中》
知乎问题。这是一次既具体又抽象的旅途。我理解为常见的“成长即旅途”的隐喻。
趟出这片枯寂就趟过生长
遇见风起水浪就遇过虚妄
忍住顷刻回望就忍过恓惶
$\uparrow$ 第三句最难理解。Google说“恓惶”是一个文言词汇,指匆忙惊慌。
成长需要经历寂寞与消亡。经历过风雨就走出无稽的幻想。已经无法挽回就不要再惊慌。
一如年少模样
日升抑或潮涨 / 痛彻抑或善忘
你要去的地方 / 四野细雨春芒
太轻太急恓惶
$\uparrow$ 第一句话暗示了二专的标题(划掉)。根据在豆瓣上的解释,把“芒”理解为芒草。在一开始以为的旅途终点(因为后文有呼应),有日升、潮涨、四野春芒,都是充满壮阔生机的景象,然而作者的评价(或者回忆?)是“痛彻”、“善忘”、“太轻太急恓惶”。这么解释就很有道理了。
递根烟 / 给路客 / 解乏这星光
$\uparrow$ “解乏这星光”当然没有意义,调换一下语序就可以理解了。星光下,递根烟给路客解乏。
一如年少模样
苦旅抑或迷香 / 欢喜抑或坠亡
你要去的地方 / 遗情处有诗章
更行更远还唱
$\uparrow$ 这一段比前文更加抽象。Google说“迷香”是一种迷惑人心的药品。人生恰似苦旅,人心被名利等等迷惑,成功的暂时欢喜之后就是惨烈的坠亡。在“要去的地方”,有少年时留下的情思,把这情思写成诗,谱成曲,唱着继续走下去。
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 / 早春不过一棵树
$\uparrow$ 【联系】这句联系了《早春的树》。
《早春的树》
我原来以为这是为了保护森林的控诉。。。现在经过仔细的思考与网易云的评论,可以认为这是说一棵默默无闻的树为了它所爱的人做出了全部奉献,却终究只是被“经过”而已。这首的歌词很通俗易懂。
弃于某片荒芜 / 你经过我
$\uparrow$ 【联系】这句联系了《你只是经过》。
半生的意义 / 如此取舍
骨头在晒干后 / 还能生火
$\uparrow$ 就是这句让我明白了歌词的意义,其他都太隐晦了。树甘愿放弃后半生,连骸骨都要为爱人奉献。“舍”去了全部,最终却什么都没有“取”到。
《你只是经过》
这是唯一一首明显的情歌。除此之外,我认为《蜜》是相当隐晦的情歌,这就是仅有的两首了。讲述的是套路的“各自聚散”。然而歌词有几个解释不通的地方。
唱碟旋转 / 你忽而向晚
来去也慢
暮色弄脏 / 冬夜被单
$\uparrow$ “弄脏被单”这个太明显了。Google说“向晚”是接近傍晚的意思,肯定不能和人搭配。搜了一圈也没搜到对这句话的解释。然而后文有“暮色”呼应,只好意会成在暮色中“你”忽然想做不可描述的事了。
来信烧完 / 再消磨苦短
旧日遗憾
随缘撩散 / 可有清还
$\uparrow$ 【联系】这句联系了《来信》。
没有“消磨苦短”这种话。唯一能和“苦短”搭配的词是“人生苦短”,插进句子中就可以解释了。
后面一句话可以参考这个知乎问题。“清还”就是为了押韵把“还清”倒过来,然而听歌时完全听不懂。消磨苦短的人生,过去的遗憾都让它顺其自然散去,无所谓是否还清。忽然想起来一句“我们要互相亏欠”。
夜车星繁 / 寂寥闪烁 / 时而晦黯
$\uparrow$ 这句歌词把我听懵了。。。我之前一直脑补成“夜空星繁”,看过歌词后又听了一遍去确认,才发现唱的的确是“夜车”。这就真的完全说不通了,也搜不到“车星”、“夜车星”这些搭配。强行从脑海中驱赶走“开夜车”这个词,想了半天,终于找到了个差强人意的解释:夜间列车。深夜里在卧铺列车上仰望满天繁星,还是很有诗意的。
经过 / 玫瑰雾色晚餐
去不到晚安
$\uparrow$ 这句脑补一下就行了。浪漫的晚餐又怎样?两个人最终没有过上互道晚安的温馨日常生活。
《来信》
对世故圆滑的批判。以“如常”作为主题,表达信件中折射出的生活的敷衍与重复。歌词比较好懂。
青空下列车往返无声 / 忽觉夏长
而昨日烟尘漫过白墙 / 小城如荒
$\uparrow$ 觉得这两句写得很美,然而无法想象这个“烟尘”是什么一种景象。后来我在这个知乎回答中找到了“砲車過ぐる巷の塵や日の盛り”一句,翻译是“炮车驶向巷里过,夏日光中舞沙尘”,觉得可能意境就是从那里来的吧?(2020-09-24 UPD:貌似说这只是唐映枫写词的时候老家烧秸秆,田地里到处都是浓烟……)
转眼间三旬 / 谈笑过场
可有担当
$\uparrow$ 【联系】这句联系了《理想三旬》。难以理解的是“过场”这个我从来没听过的词汇。按照Google解释的词义,“过场”是“戏剧角色从一侧上场,在舞台上不作停留,立刻从另一侧下场,有时边走边作简单表演。”这样带进去就很好理解了。
累也熙攘 / 病倒如常
$\uparrow$ 又是一个奇怪的词“熙攘”,听歌的时候是不可能听懂的(我之前花半天劲脑补出一个“翕张”)。然而看见汉字之后,就可以直接意会成“熙熙攘攘”的意思。
而想来也虚张 / 寄字句青苍
暮雨遥长 / 人惶惑亦如常
$\uparrow$ “虚张”应该是“虚张声势”的简略。“惶惑”是作者超级常用的词。写信报喜不报忧只是虚张声势,(写景渲染气氛),收信的还是照样恐惧迷惑。
《理想三旬》
这首歌实在是太有名了,以至于知乎上有很完善的回答。标题是“三旬”,写歌时陈鸿宇和唐映枫却都只是二十出头。标题是“理想”,歌词内容却像是并不完满的回忆与感悟。看完知乎回答之后我的理解又加深了许多。
收听浓烟下的 / 诗歌电台
$\uparrow$ 【联系】这句联系了《浓烟下》。貌似是强行联系,没有明显的意义。
就老去吧 / 孤独别醒来
你渴望的离开 / 只是无处停摆
就歌唱吧 / 眼睛眯起来
而热泪的崩坏 / 只是没抵达的存在
$\uparrow$ 最有名的歌里面最有名的几句。接受了青春不再,安然老去,却仍然不愿触动内心深处的孤独。渴望脱离庸俗平凡的生活,却无法停歇,找不到落脚之处。人生旅途上的所有委屈坎坷、无法实现的理想,化成了眼泪,唱歌时回忆起,控制不住流泪几乎崩溃。
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共鸣。
弄脏了每一页诗 / 吻最疼痛的告白
$\uparrow$ 诗中写的感情都是纯洁而美好的,却被现实的肮脏与黑暗毁掉了。告白是“最”疼痛的,肯定是一段失败得刻骨铭心的恋爱。动词却是“吻”,应该是作者已经不再计较欣然接受了。
就甜蜜地忍耐 / 繁星润湿窗台
光影跳动着像在困倦里说爱
$\uparrow$ 我觉得这段话应该是“无谓的感慨”的直接内容。可以用“语无伦次”四个字来形容。调换一下语序:在半梦半醒时仰望着繁星,光影跳动,勾起了甜蜜的回忆,却只能忍耐住无限的感怀,无人诉说,眼泪润湿了窗台。或者说,“甜蜜地忍耐”是指开始学着享受当下的生活。
《浓烟下》
这首我听的很少,因为没有旋律全是念白。批判相当尖锐,比较接近三专的风格。批判的对象是盲从而轻浮的舆论,与背后的键盘侠。话说的都很直接,完全不用解释。
在此复述一遍歌词大意:打着“孤独”“诗意”旗号的键盘侠们,与盲从投机的大众,一切都只是为了金钱。别有用心的人曲解了每一句歌词,构陷出让人愤怒的谎言。而大众总是“善忘”,假装惊奇,群起而攻之。心中尚存公平的人苟且沉默,却也只能迎合,身不由己。连老乡都不敢信任。歌曲在经受沉痛打击之后只好变得轻浮,成品不再动人。
提出哗众取宠的无意义口号,嗓音都是带着血腥的。去深挖黑历史来取巧地批判,如墙头草一般随风倒、缺失自我的信仰,与狐朋狗友同流合污。在伪善而“幽默”的外表掩饰下行凶,把时代风气变得油腻,捧杀偶像或拿先哲调侃,用纵欲的刺激把人们的理想关进牢笼。而作者能做的,已经都失去意义了。
将诗歌谱成 / 霓虹深处的消遣
$\uparrow$ 【联系】这句联系了《霓虹深处》。
《霓虹深处》
这首和《来信》比较类似,都是对光阴流逝中人性的淡漠和沦落的批判。不同之处在于,《来信》发生在一个传统的社会,这首歌的背景却是高度现代化的城市(北京),从歌名就可以看出。相比之下歌词要更加晦涩一些。
我曾经以为 / 遗憾给我往事
生活也不会 / 吝啬一点诚实
却不曾明白 / 昨日的刻骨已盈余
待城中换季 / 便已失去深意
$\uparrow$ “我”以为值得回忆的往事全都是遗憾,生活又是无法掩饰无法逃避的残酷。却不曾明白,那些“刻骨铭心”的记忆已经泛滥成灾了。时代变了,曾经深刻的教训也过时而失去了意义。
斑马线那方的路 / 听说被管制
漠然如我 / 选择止步庸常中
难以为耻
$\uparrow$ 字面意思很奇怪,不走被管制的路就是耻辱了?肯定只能引申一下理解。“斑马线那方的路”应该是指一种别样的人生,是“我”虽然向往却迫于经济上的或者社会风气等各种压力无法做出的选择。“难以为耻”又是一个生造的词,可以替换成“不以为耻”理解。“我”已经彻底麻木了,对庸俗平凡的生活漠然而不知羞耻。“难”却又没有“不”那么绝对,可以看出心里还是有一丝不甘的。
而远在霓虹深处 / 发光的房子
已交错得 / 需要为公平匍匐
然后仰视
$\uparrow$ “匍匐然后仰视”是标准的奴才的样子,某些老爷却硬说成是为了公平,属实可笑。这句看起来感觉有隐喻,然而我不知道是在讽刺哪一件具体的事,所以没法理解。只好假装是字面意义了:很多城市的楼房有硬性的高度限制,而开发商为了利益,限制100米就修到99.9米,像是在高压线下匍匐前行,整齐而死板。这肯定是我的瞎扯,不必当真。
无暇劝慰再替光阴解释
$\uparrow$ 想起了《理想三旬》中的“时光匆匆独白”,以及《额尔古纳》的“光阴不言 / 再慢一点”。这里却不让时间发言了,可以想象出一幅画面:作者面对衰老的亲人,不愿折服于光阴的力量,想要弥补已经流逝的。却又被光阴捉弄,连劝慰的机会都没有了。
以为一启程 / 途中便有目的
$\uparrow$ 【联系】这句联系了《途中》。可以看出这前七首歌是一个完整的闭环,而《行歌》并不属于这个环。或许可以把《途中》里的“更行更远还唱”一句当成与《行歌》的联系,然而这样貌似不太优美。
《行歌》
这首是《行歌》的1.0版本,很出名,有对应的知乎问题。歌词不是唐映枫写的,自然不会出现在闭环里。陈鸿宇自己写的词没那么文言,却也不一定容易理解。
这首属于很直白的,是像《途中》一样的把成长过程比作旅途。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特别之处在于,前七首歌都是一个孤僻的人的独白,这首却写道“让我们彼此分享互相陪伴吧 / 一起面对人生这一刻的孤独吧”,让大体类似的人生感悟有了截然不同的感觉,得到了升华。
从前轻狂绕过时光
$\uparrow$ “绕”过时光,这个“绕”字真的很妙。作为对光阴虚度的悔恨,不用“逃过”,不用“错过”,“绕”显得多么轻巧自大,多么毫不在乎。然而时光怎么可能真的被绕过呢?终究是要经历、要直面的。
总结
我发现了一个规律:唐映枫写词时,如果字符串$\texttt{AB}$只出现在字符串$\texttt{ABCD}$中,就可以打破构词规律用$\texttt{AB}$来指代$\texttt{ABCD}$,即使狗屁不通。
未完结。下转对一些歌词的尝试解读: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