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一些歌词的尝试解读:中

Posted by wyj on April 14, 2020

背景

这是对一些歌词的尝试解读:上的续集。内容是《一如年少模样》。未完待续。

《一如年少模样》


知乎链接。是陈鸿宇高中时写的《流伤》重新填的词。

可以说,这首歌的名气仅次于《理想三旬》。然而我在看见xyx的说说引用这首歌之前从来没听过。有趣的地方在于这首一共只有三句旋律,我认为这是陈鸿宇的歌中最容易学会哼的。相比之下,《蜜》、《霓虹深处》、《昨日的你》就是典型的听了一万遍还是会哼跑调。

内容和思想上与《途中》大致相同,同时《途中》里也有“一如年少模样”这句歌词。

夏时梦长 / 秋时昼短 / 清冽途上 / 不远望
薄情于痴 / 贪小于妄 / 市井冷眼 / 没浅尝

$\uparrow$ “清冽”应该是形容“秋时”的,可以理解为“清醒的寒意”。“夏时”是梦想,“秋时”是现实,时光易逝让人感到寒意,放下了不切实际的梦想,脚踏实地前行。
刻薄之情源于痴心,贪小之欲源于妄想(来源于这里)。因此没少受市井的冷眼。

寻几处好景破星光
……
觅几句爱人留绵长

$\uparrow$ “好景破星光”应该是互文。彷徨着寻找或好或坏的景致。结合上句的“原谅”脑补一下后一句:寻觅几句话挽留爱人(来源于这里)。

困饱两餐 / 诗写云上 / 早春一去 / 又如常
刻骨于雪 / 失落于风 / 长情意在 / 夜雨香

$\uparrow$ 第一句让人想起《早春的树》和《来信》,理解了那两首歌就可以轻松地理解这句歌词。第二句我却无论如何都读不通。搜索了“夜雨香”这个词,才发现这是用典:“几经夜雨香犹在,染尽胭脂画不成”,出自宋·刘子翚《海棠花》,形容的是雨后飘零殆尽仅剩余香的海棠。我果然是没有文学素养的。
明白了典故就好理解多了:如雪一般凄冷刻骨的记忆,已经在风中(虚指)消散,情意却仍然长久,就像是凋零的海棠花瓣剩下的余香。

一如流淌 / 一如年少时模样

$\uparrow$ “流淌”是个奇怪的词。这里我联系原版歌词《流伤》理解,就是指“流淌着的悲伤”,毕竟《流伤》的主题就是“想避世”。

《额尔古纳》


知乎问题链接。是旧作《留下》重新填的词。

这首的旋律是我最喜欢的,没有之一。讲述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,相当感人。歌词像古诗一样优美而晦涩。词是石文涛写的,写词时只有16岁。

说起这个地名,就想起一段我小学时候的往事。那时我一直为黑龙江的源头愤愤不平,因为如果按照正源额尔古纳河来算的话,黑龙江的长度就是$4444km$这个不吉利的数字。然而应该按照“河源唯远”的原则从克鲁伦河开始算,这样子就有$5498km$,比黄河还长了。所以我那时候一直对额尔古纳这个地名很反感。

野花过草原 / 再看一眼

$\uparrow$ 很明显这是引用海子《九月》的“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”。搜索也证实了我的猜测。说到这里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周云蓬的《九月》、许巍的《九月》、朴树的《九月》,都是我相当喜欢的歌。李志的《九月》我没听过。扯得太远了。

旧巢客雁 / 迁来一手新茧

$\uparrow$ 这简直就是古诗啊!旧/新的对比、客/主的对比,旧时做客的大雁如今又回到客乡,正是最容易触发旅人感慨的景象。手上的茧,是苦难,也是成长。雁仍是旧时的雁,茧却年年新长,物是人非,令离家的人慨叹时间的力量。

一晃又一眼 / 怎么发现
往来都擦肩 / 归途蜿蜒
雨中那纸鸢 / 儿时手中线
我会慢点 / 却不敌时间

$\uparrow$ 我之前听歌的时候一直以为第一句是“一晃又一年”。“一晃”一般也只和“年”这样长久的时间搭配,这里应该就是形容“一眼”就有“一年”那么漫长。也可以和反复出现的“再看一眼”呼应。
第二句很白话。往来的路上总是与故乡擦肩而过,回乡是多么艰难。第三句,“雨中那纸鸢”,正常人不会在雨天放风筝。这是多么凄惨飘零的意象。第四句本来也很直白,在经过前面那么多铺垫之后却让人感慨万千。

灯火已奄奄 / 且笑且懒倦
五更未眠 / 蝴蝶捉住少年
春天恋夏天倦秋天困住冬天

$\uparrow$ 没有“奄奄”这个词,然而按照之前的总结可以按照“奄奄一息”来理解。再引申一下就差不多是灯火昏黄的意思。第二句是常见的引用庄周梦蝶典故。第三句我不太懂。强行理解成一个变化的过程:随着时间的流逝,从无限的留恋与想念,到已经倦怠不必再提,再到麻木地被异乡困住,所以才有了“乡音未变 / 只少了心心念”。

《行歌》


这首是《行歌》的2.0版本,有对应的知乎问题。歌词部分是唐映枫写的,内容更加丰富了。歌词很好懂,不再单独解释。

从四个“不能回头”到“不想回头”“不说回头”“不能回头”“不必回头”,真正有了成长的过程。儿时只想着长大不想回头;少年时有了自己的心事和秘密,不说回头;长大后经历了失去,怀念童年,却不能回头;最后释然了,与爱人匆忙错过也不必回头。

使用vimdiff可视化地比较了一下两版的内容。可以看出把“那些苦涩始终我来过都要去尝”改成了“有些苦涩”,把“长大后不会大笑也不会再大哭了”改成了“这些年不会失望也不太提及过往”,“不管难过与快乐”改成了“跌撞再慌张前行”,删去了许多过于绝对的地方。

《蜜》


前面提到了,这是一首相当隐晦的情歌。知乎链接在此。里面藏了不少倒放的歌词,可以在《放倒的蜜》里面听出来。倒放歌词一部分与正常歌词相同,还有几句是隐藏的。

歌词给人的感觉华丽而错乱,很多句子完全没有逻辑,比如“白马燃起”、“电音耳语”、“时而黄昏地去”,这些搭配显然不是为了押韵硬凑的。像是一个喝醉的人的感受。

大多数可以理解的句子是在堆砌意象:草原上的日常生活,有河道、鱼、芦苇、镰刀、山川与麋鹿。对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也神秘而壮观,比如鱼写成“毛毯下的沼泥 / 落九天的鱼”,营造了一种陌生而诡异的气氛,也像是喝醉的人的幻想。

当然,所有的意象都只是为了铺垫。隐藏歌词中的“心瘾生淫迷 / 狂喜生肆欲 / 愚生炼狱”三句最关键,揭示了歌曲的主题:执迷于肉体欲望的恋爱,失去了理智,带来了恐惧和灾难。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倒回去看正常的歌词,发现已经有一个对仗的暗示了:

窥见四季而情欲将奄息 / 时而浮潜地去 / 颤栗
……
窥见执迷而惶惑不止息 / 时而极乐地来 / 涟漪

还有一些意象没有解释。这些意象不能被划分进日常生活的范畴:

  • “万花筒”,里面窥见的是来来去去的“红绿”:让人联想到灯红酒绿的淫乱场所,至少也是充满诱惑的欲望所在。
  • “水中镜”,里面窥见的是来来去去的“涟漪”:水面倒影里的一切都是虚幻而易碎的。
  • “河道旁的火具 / 镰刀上的蜜”:“火具”给人温暖却放在河道旁,是极为危险而容易破灭的;“蜜”给人甜蜜却放在镰刀上,是用心险恶的陷阱与诱饵。
  • “指甲里的星空 / 破山川的风”:指甲这么小的地方容不下无限宽广的星空;显然再大的风也不能摧毁山川。没明白这两句是否有什么引申的意义。

花非花地呼 / 雾非雾地吸

$\uparrow$ 这句歌词无论是正常还是倒放,都需要音量开很大才能听见,可以说是超隐歌词。白居易的《花非花》中后句是“夜半来,天明去。来如春梦几多时?去似朝云无觅处”,和副歌的歌词意义几乎相同,并且一样充满了空灵朦胧的情感。

最后引用知乎回答中的话作为总结:“营造给我一种过去未来胡乱闪现在眼前,忘记自身所处的感觉。”这首歌真的很神秘,我不敢轻言理解。

《雨好》


这首是第一个没有知乎链接的(只有一个没有回答的问题)。词是唐映枫给《归还》的曲写的,后来陈鸿宇觉得这首的旋律更加适合。

与《额尔古纳》一样,这首歌讲述的也是思乡,但更侧重于在平淡中感人。《额尔古纳》思的是陈鸿宇的故乡,《雨好》思的则是唐映枫的故乡。内蒙与四川,风格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。

这首完全是堆积意象,没有情节,也没有感慨。像是作者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回忆着故乡生活的点点滴滴。没有感慨,自然无从分析,只能解释一些我不懂的名词了。

  • “墙头破茧”:这个与《额尔古纳》的“迁来一手新茧”完全不一样,指的是蚕茧。
  • “碎瓦里觅竹节须”:与我想象的差别太大了,“竹节须”指的是蟋蟀。

《食味》


知乎链接

讲述的是中华美食,以及引申出的乡愁。语言最为白话,没有之一,充满了烟火气。可以说小学一年级学生都能轻松读懂,完全不用解释。

《还乡去》


前面都是思乡,就这首是还乡。语言也很白话,然而和《缝纫机》还是有差别,比较接近《儿时》的打油诗风格。可以说小学一年级学生都能轻松读懂,完全不用解释。

还乡 / 又还乡
只怕来年无新愿
而旧愿还尚未偿

$\uparrow$ “新年计划还完全没实现呢就又过年了,明年也没有新计划,就继续用去年的计划吧”这种脱口秀里面经常提起的老段子,居然能被写得这么文绉绉。

《放倒的蜜》


如题,这首是《蜜》的倒放,应该是为了揭示《蜜》的隐藏歌词而存在的。由于内容和《蜜》完全相同,没有单独的分析。

总结

篇幅貌似太短了,引用一下《流伤》的歌词凑凑数:

抱着仓皇 / 抱着理想 / 抱着飞逝的时光
曾经哭泣 / 曾经忘记 / 希望现实变成回忆
虚伪的说 / 虚伪的做 / 我找不到我自己
迷茫神情 / 迷茫的心 / 勾勒了这盘残棋
谁能了解 / 我那心底的忧伤
我已渐渐被遗忘
怎么都是 / 虚假淡漠的目光
怎么都为自己着想
我的全身一直在流伤
不停不止不一样
所有那些虚伪的悲伤
全都离我远去吧

$\uparrow$ 觉得简直直戳内心啊!相比于《一如年少模样》中看破一切的云淡风轻,这种歌词让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变成了广场舞水平。然而真的,陈叔你是怎么一眼看穿我的精神世界的!!!


刚刚又看了个知乎问题,才发现我也很喜欢的刘昊霖的《儿时》和《缝纫机》这两首歌都是唐映枫写的???不太喜欢的《北区楼四》也是他写的???这画风差别也太大了吧!!!《儿时》和《缝纫机》都很像《少年锦时》,像是有个长辈在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最美好的回忆,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口语化歌词,可一点也不像我这几篇博客里面引用的那么詰屈聱牙。

未完结。下转对一些歌词的尝试解读:下